线下配资平台 下的是基层 抵达的是民心

发布日期:2024-07-29 09:18    点击次数:138

  在珠海北部的莲洲镇耕管村,村民张某与李某、刘某、赵某四人之间因房屋修建工程,曾经引发赔偿纠纷,一度闹得不可开交。不久前,在政法下沉力量、调解员的通力合作之下线下配资平台,历经四次调解,四人终于握手言和。

  这是珠海市斗门区推动政法力量下沉一线,联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生动案例。

  过去一年,珠海市斗门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践行“浦江经验”,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推动政法力量下沉一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逐步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从“线上”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从“会场”到“现场”,政法力量下沉一线,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邻里纠纷法官“出诊”

  邻里之间共用的公共平台,一家用来遛狗,另一家却避之唯恐不及,这样的邻里关系如何调解?

  这一纠纷发生在珠海市白藤街道新城社区。两家人曾经达成一致,把300平方米的公共平台,划分为两个独立区域。张先生用200平方米遛狗,陈女士一家则使用剩下的100平方米,双方遛狗、散步两不误。

  很快,划分两个区域的围栏做好了。但就在此时,陈女士后悔了,认为自家活动空间太小,想要重新划分区域。但这个想法却始终未能得到张先生认可,双方矛盾渐生。

  这可让新城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颇为苦恼。尽管已经组织三次调解,双方不但僵持不下,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邻里之间却变得越来越疏远,一扇门、一堵墙乃至一块公共平台如何划分使用权,都可能隔断邻里关系。

  看似琐碎的纠纷,考验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温度”。

  前不久,斗门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黎嘉荣下沉新城社区居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时,社区向黎嘉荣求助,期待寻求解纷之道。解铃还需系铃人。黎嘉荣很快就和张先生父子俩在社区调解室碰面。

  “万事和为贵,有理让三分。不如你和陈女士各退一步,把问题彻底解决掉。”黎嘉荣秉持着依法调解的理念,倡导张先生顾及邻里之情,和邻居陈女士互谅互让,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经过2个多小时的劝说,张先生最终同意大致以公共平台中线划分的调解方案,即张先生家用165平方米,陈女士家用135平方米,并希望双方签订调解协议。

  一天之后,在大家的见证下,张先生、陈女士双方握手言和,在新城社区调解室签订调解协议书。同时,社区民警还当面向张先生讲解了《珠海经济特区养犬管理条例》,规劝其要规范养犬。

  至此,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重归于好,“堵塞”的邻里情被成功“疏通”。

  “在矛盾纠纷发生的一线化解矛盾,本身就是一场生动的普法宣传,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白藤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肖尊喜说。

  在斗门区,法官主动走出法院大门,将法治资源下沉到基层、群众身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唯实唯效之风日浓。

  日前,珠海市委政法委印发《关于表扬珠海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的通报》,斗门区白藤街道获评“十佳基层实践站点”。

  社区里的“飞龙卫士”

  井岸镇飞龙社区,是斗门城区中心地带,辖区人口集聚,流动人口近万,治安状况复杂,治安管理压力大。加之近年来大信新都汇带来大量人流、车流,开业之初盗窃电动车、扒窃、小孩走失等警情高发。

  然而,近年来,飞龙社区却实现盗窃警情、诈骗警情逐年降低,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警情减少的原因,藏在民警的微信通讯录里。

  在井岸派出所民警许广富的微信通讯录,几百名标注准确楼栋的好友映入眼帘。网格群、出租屋群、夜间经济群、校园安保群……聊天界面上,30多个社区微信群不停地跳出新信息。

  这些都是许广富负责的社区内各小区的居民和居民群。这些年,他不知不觉间就加了这么多。

  许广富微信名叫“飞龙卫士”,寓意着一名忠诚卫士,守护着飞龙社区的百姓。

  “时时刻刻放心不下”,许广富说,每天,微信群都有来自居民区的最新动态,得空就得下社区里走一走、转一转、问一问才放心。

  为了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及早介入矛盾纠纷调处,许广富主动加强与辖区居委会的沟通协调,将社区划分为10个网格,分网格组建微信群,以每户为单位发动群众加入微信群,实现了辖区居民100%覆盖。

  从警12年的许广富曾经见识过形形色色的诈骗套路。

  有一次,他曾经通过微信群了解到辖区有人冒充安防部工作人员,上门安装安防阀并收取较高费用。得知这一事情后,他立即向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及时通过微信群向辖区群众发出预警提醒、分析讲解诈骗套路,有效防止了可能发生的强制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

  许广富不断给自己加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总结实践出了“三融入”社区警务工作法,实现风险隐患提前感知、及早介入、合力化解,有效降警情、压发案,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实现了三年来治安刑事警情持续下降。

  一线调解成功率100%

  政法力量下沉一线,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

  过去一年,珠海市斗门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认真践行“浦江经验”,以防范化解各类社会风险源为着力点,着力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人民期盼、体现斗门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通过推动政法力量下沉一线,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逐步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以“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为契机,珠海市斗门区聚焦精准精细服务,通过挖掘整合政法资源,逐步形成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多方联动“共治圈”逐渐形成。聚焦农业农村、劳资纠纷、问题楼盘、征地补偿等重点领域,斗门区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平台优势,努力做到一般性纠纷就地及时化解,重大复杂矛盾三级联合会诊、联动化解、集中攻坚。

  专业解纷“生力军”不断成长。在实践中,优秀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挂点129条村(社区),实现每个村(社区)“有法官、有检察官、有警官、有法律顾问”的“四有”,充分发挥政法力量法治主力军、生力军作用,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

  社会治理“综合体”升级完善。通过统筹全区政法资源向基层发力,斗门区依托镇(街道)综治中心、“法官驻村工作室”“检察工作室”“警务室”等载体,有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协同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借助政法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逐步绘就平安斗门建设的新“枫”景。

  从“庭内”到“庭外”,从“线上”到“线下”,政法力量下沉一线,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统计,斗门区全区政法力量下沉一线以来,共受理并妥善调解矛盾纠纷2330件,调解成功率100%;开展巡回法庭活动9场线下配资平台,受教育6890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704人次,接受电话咨询606次;切实做到真下沉、真办事、真见效,逐步将政法力量下沉工作的“施工图”变为“实景图”。